引言
在電力系統中,避雷器作為保護電氣設備免受雷擊過電壓損害的關鍵裝置,其性能的可靠性至關重要。避雷器放電計數器則是監測避雷器動作情況的重要部件,通過記錄避雷器的放電次數,為電力運維人員提供評估避雷器運行狀態和壽命的關鍵依據。然而,由于運行環境復雜等因素,放電計數器可能出現故障,導致計數不準確或無法正常工作。因此,使用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對其進行定期檢測十分必要。深入了解測試儀的測試原理及方法,對于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避雷器放電計數器工作原理
雙閥片式結構
以常見的 JS 型動作為例,其基本結構采用雙閥片式(見圖 1 (a))。當避雷器遭受雷擊或過電壓沖擊而動作時,強大的放電電流迅速流過閥片 R1。此時,R1 上會產生一定的壓降,這個壓降經閥片 R2 給電容器 C 充電。待電容器 C 充電完成后,它會向電磁式記數器的電感線圈 L 放電。電感線圈 L 在得到放電能量后,會驅動記數器轉動 1 格,從而記錄 1 次避雷器的動作次數。通過合理改變 R1 及 R2 的阻值,可以靈活調整記數器的靈敏度。一般情況下,該結構的最小動作電流為 100A(8/20μs 的沖擊電流)。不過,由于 R1 上存在壓降,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避雷器的殘壓,所以這種雙閥片式結構主要應用于 40kV 以上的高壓避雷器。
整流式結構
JS - 8 型動作記數器采用整流式結構(見圖 1 (b))。當避雷器動作時,高溫閥片 R1 上產生的壓降經全波整流電路后,對電容器 C 進行充電。充電完成的電容器 C 隨后向電磁式記數器的電感線圈 L 放電,驅動記數器進行記數。該記數器的閥片 R1 具有阻值較小的特點(在 10kA 時的壓降為 1.1kV),同時通流容量較大(1200A 方波),并且其最小動作電流也為 100A(8/20μs 的沖擊電流)。JS - 8 型記數器因其良好的性能,可廣泛應用于 6.0~330kV 系統的避雷器,而 JS - 8A 型記數器則專門適用于 500kV 系統的避雷器。
在正常運行電壓下,流過計數器的漏電流極其微小,不足以使計數器動作。只有當避雷器通過雷電波、操作波和工頻過電壓等強大電流時,計數器才會按照上述原理動作,準確記錄避雷器的放電次數。
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測試原理
標準沖擊電流法原理
標準沖擊電流法是目前檢測避雷器放電計數器動作可靠性最為可靠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沖擊電流發生器產生特定波形和幅值的沖擊電流波,將其施加于避雷器放電計數器。通常要求產生的沖擊電流波為 8/20μs、100A(如圖 2 所示為標準沖擊電流檢測法的原理接線,虛線框內為沖擊電流發生器)。當這個標準沖擊電流作用于放電計數器時,如果計數器能夠正常動作,即按照其設計原理準確計數,那么就可以判定該計數器以及與之相關的避雷器工作狀態良好;反之,如果計數器不能正常動作,則說明計數器可能存在故障,需要進一步解體檢修。例如,某電業局曾運用此方法對 27 只記數器進行檢測,其中有 3 只未能正常動作,解體后發現內部元件存在受潮、損壞等問題。通過標準沖擊電流法,可以有效發現計數器潛在的故障隱患,確保其在實際運行中能夠準確記錄避雷器的動作次數。
電容充放電法原理
部分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采用電容充放電法。其工作過程為,測試儀內部的充電電路快速對電容器進行充電,使電容器在短時間內儲存足夠的能量。當需要對放電計數器進行測試時,儲存了能量的電容器迅速向計數器放電,模擬避雷器動作時的電流沖擊情況。由于充電時間短、放電速度快,能夠快速有效地檢測計數器在瞬間電流沖擊下的動作響應。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測試儀結構相對簡單,便于攜帶和現場操作,且能夠較為準確地檢測計數器的動作可靠性。例如,一些便攜式的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多采用電容充放電法,方便電力運維人員在不同的工作現場對避雷器放電計數器進行快速檢測。
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測試方法
標準沖擊電流法測試流程
-
設備準備:確保沖擊電流發生器能夠穩定輸出 8/20μs、100A 的沖擊電流波。檢查沖擊電流發生器的各個部件,包括充電電容 C、充電電阻 R、阻尼電感 L、整流硅二極管 D、分流器 r、試驗變壓器 B、靜電電壓表 V 以及高壓示波器 CRO 等,確保其連接正確且工作正常。同時,將被測試的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按照正確的接線方式連接到沖擊電流發生器的輸出端。
-
參數設置:根據標準要求,在沖擊電流發生器上精確設置輸出電流的波形為 8/20μs,幅值為 100A。通過靜電電壓表和高壓示波器實時監測輸出電流的參數,確保其滿足測試標準。
-
測試操作:啟動沖擊電流發生器,使其向避雷器放電計數器輸出標準沖擊電流。在每次沖擊電流輸出后,觀察計數器是否正常動作。按照規程規定,需要連續測試 10 次,每次計數器都應正常動作。如果在測試過程中,計數器出現不動作或動作異常的情況,應立即停止測試,并對計數器進行標記。
-
結果判斷與記錄:若 10 次測試中計數器每次都能正常動作,測試完成后將計數器調到 0,并記錄測試結果為正常。若有計數器不能正常動作,則需要對其進行解體檢修。解體后,仔細檢查內部元件是否存在受潮、銹蝕、損壞等問題,并記錄故障情況。
電容充放電法測試流程
-
測試儀準備:使用前先對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進行充電,為確保充電效果和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需使用專配的充電器。空電池到充滿電大約需要 3 - 4 小時,充電時充電器上紅燈亮表示正在充電,綠燈亮則表示充電完成。檢查測試儀及其配件是否完好無損,包括伸縮放電桿、接地線、充電器等。
-
現場連接:根據計數器安裝高度,適當拉出伸縮放電桿,以方便接觸到計數器與避雷器的連接端。將專配的接地線一端插頭插入校驗器尾部插孔,另一端夾子牢固地接大地,確保接地可靠,防止測試過程中發生觸電事故。
-
測試操作:按下測試儀上的紅色按鈕,接通高壓約 1 秒鐘,此時指示燈亮起(微閃),表示測試儀已準備好輸出測試電流。輕輕點擊計數器與避雷器的連接端進行測試,每次點擊后,放電桿端頭應及時離開計數器。若需重復測試,不要松開按鈕,待 1 - 2 秒指示燈再次閃爍時,即可再次點擊測試。由于連續測試會導致校驗儀發熱,所以要注意適當的間隙時間,以減少故障,延長電池壽命。
-
結果觀察與處理:在測試過程中,密切觀察計數器的動作情況。如果計數器能夠正常動作,說明其性能良好;若計數器不能正常動作,則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檢查。若按下按鈕 3 秒鐘以上指示燈仍未閃亮,則表示測試儀的電池電量不足,需要及時充電。同時,校驗器輸出分高、中、低三檔,可通過頭部的撥動開關進行調節,以適應測試不同類型或廠牌的計數器。
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的測試原理及方法對于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起著關鍵作用。通過深入理解雙閥片式結構和整流式結構的避雷器放電計數器工作原理,以及標準沖擊電流法和電容充放電法等測試儀的測試原理,電力運維人員能夠準確運用相應的測試方法對放電計數器進行檢測。在實際操作中,嚴格按照標準沖擊電流法和電容充放電法的測試流程進行操作,能夠及時發現放電計數器存在的故障隱患,確保其在電力系統中準確記錄避雷器的放電次數,為評估避雷器的運行狀態和壽命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有效提升電力系統抵御雷擊過電壓等異常情況的能力,保障電力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 隨著電力技術的不斷發展,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測試儀的測試原理和方法也將不斷優化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日益復雜的電力系統運行需求。